新華網四川頻道11月23日電(記者 葉含勇)物聯網是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有機結合,是生產社會化、社會信息化、城市智能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國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發展,將其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0年,成都市在全國中心城市中,率先出臺了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成都打造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物聯網產業高地。
在今天舉行的2011中國(成都)國際物聯網峰會上,成都市委常委劉超從六個方面介紹了一年多來,成都在發展物聯網產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一、建立協調機制,產業發展的組織保障得到完善。一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成立市領導牽頭的物聯網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政府與企業間的溝通協調,及時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和重大問題,初步形成了政企互動、上下協同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產業協作機制。組建了國內第一個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物聯網產業聯盟,目前已先后與國內多家相關機構建立了聯系。通過梳理聯盟企業情況,分析上下游企業產品,技術關聯度,成功促成90多家會員單位建立了產業協作關系;三建立專家咨詢機制,組建了物聯網特聘專家顧問組,聘請了24位我國物聯網領域的知名專家對成都市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發展戰略和重大技術把脈支招。
二、加快園區建設,項目承載能力明顯提高。規劃建設了3.5平方公里的成都雙流物聯網產業園,重點打造物聯網產品制造基地和技術成果轉化中心,目前已完成3.5平方公里產業園區控制性詳規和部分拆遷安置工作,園區主干道將于年底前全部建成通車。園區能源、通信設施正在加快建設。啟動了物聯網科技孵化園建設,1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將于年底竣工,加快建設成都高新區物聯網產業科技園,形成了3萬平方公里物聯網產業載體,形成10萬平方米物聯網安全產業載體,加上已建成的孵化園,天府軟件園,天府新谷等載體資源,高新區物聯網產業一元多點的產業布局正在形成。
三、推動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取得實效。一是搭建公共技術平臺,組建了成都高新物聯網技術運用中心,成都物聯網信息安全中心和成都物聯網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等三個技術研究中心,發揮人才聚集優勢,組織共同科技攻關。成都高新技術物聯網組織開展了20余項物聯網應用工程的總體研究和方案設計。成都物聯網信息安全中心完成了國家級物聯網信息安全中心申報工作。成都物聯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發揮中科院的研究優勢,聯合相關單位開展了健康3G網點工程等工作。二是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開展重大產業化科技項目挖掘行動,篩選出2.4G短距離傳輸收發線路、無線智能遠傳預付費系統,大氣能見探測儀等項目。積極推動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上海微系統所、北京微電子所合作共建成都山洪與地質災害檢測預警中心,開展龍門山脈山洪與地質災害檢測預警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該項目已獲得國家、省、市專項支持資金1050萬元。新一輪基于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物流園區綜合管理系統在青白江保稅物流園以及富士康、人保等項目物流管理中成功應用。
四、抓好重大項目,產業集群發展。一是加快引進重大項目,加強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公通,積極爭取國內通信龍頭企業在成都部署物聯網和云計算全國基地。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和雙流縣共簽約物聯網項目17個,協議投資近131億元,其中微晶元物聯網研究基地項目,感知中國成都中心項目,智能儀表項目等四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投資金額51.5億元;二是加快培育產業集群,成都高新區與物聯網技術研發為中心,著力打造新一代移動通信創新應用產業集群,目前已聚集物聯網企業70余家,實現產值65億元以及加氣站成套設備,RFID芯片等物聯網企業和項目,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和較高的市場占有率。雙流縣以發展物聯網產品制造業為重點,積極籌建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重點支持成都物聯網技術研究院開展感知健康艙試點,成都千家物聯網建設,逐步形成企業聚居和產業化能力。今年全市共有7個項目獲國家2011年物聯網產業項目發展資金支持,資金總額1700萬元;三是加快完善信息技術建設,實施寬帶網絡覆蓋公司和光纖網絡覆蓋工程,提升物聯網應用網絡支撐能力,加快構建物聯網、云計算數據和災備體系,重點推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通信運營商的IT布局成都,加快構建云計算產業體系,在抓好曙光云計算中心的基礎上,重點探索儲存、安全,傳輸資源方面的功能。
五、試點六大領域,產業示范領域加快推進。按照成都市物聯網示范應用發展,有序推進食品、交通、城市管理、安全監管等六大領域示范應用,在智能交通領域,公交智能調度監控中心已投入使用,已建成500個電子站牌,啟動了三環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統,智能交通綜合數據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在食品安全領域,繼續擴大全市生豬溯源追溯覆蓋范圍,并按國家標準建立了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在環境保護領域,重點實施了中心城區排水監控管理系統一期和新津縣水資源管理監控系統一期建設,基本建成中心城區排水管網和運行平臺,是目前全國自動化程度最高,監測種類最齊的水資源監控管理應用模式。國家環保局已將成都列為現代環保物聯網示范城市。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已完成梳理,正抓緊開展方案設計。在城市管理領域,啟動智能化城市照明物聯網試點,推動數字城市管理系統逐步向遠郊市縣延伸。在安全監管領域,建成了CNG信息化集成監管系統,即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應用,啟動式燃氣安全試點應用。
六、做好基礎工作,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一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一年來,成都通過專題培訓、金沙講壇和大眾媒體等多種途徑,普及物聯網知識,宣傳產業發展優勢和產業發展政策,成功舉辦了2010中國成都國際物聯網峰會和首屆智能城市高峰論壇,極大提高了成都物聯網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物聯網企業和科研機構來蓉發展。二是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市上和相關區縣均設立了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對物聯網重大產業化項目,重點應用示范項目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等給予支持,市經信委在全市信息化專項資金中專項安排了物聯網支持資金,加大對物聯網產業核心技術研發,產品制造和示范應用的支持力度。市科技局安排了專項科技資金開展了物聯網領域重大產業化科技挖掘行動,組織風險投資到物聯網企業現場考察,積極推進物聯網企業上市。
劉超表示,從總體情況來看,成都物聯網產業呈現出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同時也面臨很多制約因素,產業發展仍然任重道遠。下一步,成都將按照集聚資源,促進項目,培育產業的思路,充分利用成都良好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加快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資源聚集,開拓創